《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一、明确目标 引导过程1、知识目标 熟记并理解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2、能力目标 通过货币的产生过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比较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商品流通的学习,作为生产者,要立为购买者着想的思想。二、自主学习 筑牢基础(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1、阅读教材 P4—5 页,简要指出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阅读教材 P4—5 页,简要指出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阅读教材 P5—6 页,简要指出货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4、阅读教材 P6 页,简要指出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含义、原因、执行方式。5、阅读教材 P6 页,简要指出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的含义与执行方式。6、阅读教材 P7 页,简要指出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P7 页上方的小字部分公式)三、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自己的答案并求明白为什么)【实例探究一】1、下属于商品的是,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学 案 装 订 线(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 100 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 2/3,剩下 1/3 就送给了他的亲戚。(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实例探究二】(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四、知识补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五、自主检测 体验成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