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优化总结[知识结构概览][社会生活链接]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材料]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问题设计] 以上材料体现了关于思维的哪些知识?[探究提示] (1)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认识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之后,进行的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透过现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思维具有能动性特征和概括性特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描绘抓住了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握自然规律去构建。(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了国情,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二、克服思维定式[背景材料] 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有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问题设计] 他们是怎样过河的?[探究提示] 本题考查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考查对“定式”思维的克服能力。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的确,小船只能坐一人,如果他们是处在同一河岸,对面也没有人(荒无人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都渡过去。当然,你可能也设想了许多方法,如一个人先过去,然后再用什么方法让小船空着回来等。但你为什么始终要想到这两人是在同一岸边呢?题目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呀!看来,你还是从习惯出发,从而形成了“思维嵌塞”。正确答案是两人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人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人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