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 1 课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性;(2)阐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3)理解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预习检测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从① 和② 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的内涵及意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③ ,是一个民族④ 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⑤ 的集中展示,也是⑥ 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⑦ 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⑧ 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⑨ 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⑩ 。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地位: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文化多样性是 的基本特征,也是 的重要动力。 2.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文化是 ,又是世界的。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态度:既要认同 ,又要尊重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 必 要 性 : 尊 重 文 化 多 样 性 是 发 展 的 内 在 要 求 , 是 实 现 的必然要求。 3.原则: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四、选择题1.我国的端午节也位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对“民族节日”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民族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B.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2.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京剧、珠算等 30 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