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三大隐患,坦然面对安全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压力面前,各级领导干部都是夙兴夜寐,不敢有一丝一毫地懈怠。前不久董事长武予鲁同志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对安全工作提出了“头悬利剑,如坐针毡”八个字,第一个是道出了当前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第二个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何在安全工作中变压力为动力,坦然面对之,我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众所周知,煤矿事故的三要素:第一个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二个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现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假如在实际工作中,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安隐患,对我们的安全工作将大有裨益。如何消除三大隐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个是加强教育培训职能,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生产,教育为先。只有真正地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兴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才能杜绝员工的"三违" 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员工安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全员的整体素养,这样,才能够消除事故的三要素之一“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二个是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强抓现场安全管理。首先是落实领导的责任,区队长在个人的工作范围以内拥有最大的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毫无疑问,该区域范围以内安全情况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区队长在该区域内实施的安全管理措施。如:队干部跟班制度、员工现场交接班制度、排查隐患制度、制止三违行为的发生等。从 这个意义上说,区队安全基础直接决定了矿井安全管理基础是否牢固,也是整个矿井安全的决定因素。因此,强抓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事故的三要素之一——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手段。三是做好质量标准化工作。杜绝现场环境的不安隐患。质量是安全的基础保障,标准化是安全的全面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化方可消除环境的不安因素。员工只有根据《规程》和标准化操作避开危险行为,才能确保“三不损害”,因为十次事故,九次都是由员工违规违章作业造成的。所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就消除了事故三要素的最后一大要素:现场环境的不安因素。压力也不全是坏事,有压力可以敦促我们更加刻苦努力仔细地工作。因为安全工作永远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只有树立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针对本单位存在的不足之处,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治理,把安全的基础夯实,我们才能面对安全,谨慎应对,坦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