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全面查找、分析企业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据此实施各类风险控制措施,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一、成立组织机构。企业进行风险评价需要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间的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企业应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一般由企业主要领导,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代表组成,通过成立组织,落实责任,分工明确。二、猎取风险评价依据。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对评价时所需要的有关法律、法规,行业的设计法律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进行识别和猎取,作为企业进行风险评价的依据。三、确定风险评价范围。在进行风险评价之前,应确定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转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章程和安全生产规章管理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厂址、总平面布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四、评价程序。1、准备阶段:明确储配站安全评价的范围,包括储配站站区及附属设施和周围环境。识别和猎取评价依据,对储配站进行现场情况的安全检查,并进行详细记录。2、确定范围与目标: 确定风险评价对象和范围。3、划分作业活动: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用任务,生产阶段,部门等划分作业活动。4、危害辨识:针对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管理上的缺陷进行辨识。5、评价风险:在对储配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运转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6、风险控制计划:根据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管理、劳动卫生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并制定实施期限,包括立即、立即或近期整改、两年内治理、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7、评价结论:排列出储配站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企业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和重点监控对象。8、编制报告:内容包括概述,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