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中毒的急救方法品名 氨; 液氨; Ammonia; CAS:2025-05-7 理化性质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式 NH3。分子量 17.03。相对密度 0.7714g/l。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 651.11℃。蒸气密度 0.6。蒸气压 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 17%)。氨在 20℃水中溶解度 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 10%,在甲醇中溶解度 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 水溶液 PH 值为 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切断气源。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副标志:易燃气体。包装方法:耐低压或中压的钢瓶。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不燃结构建筑的库房。远离火源和热源。设备都要接地线。与其他化学物品,尤其是氧化性气体,氟、溴、碘和酸类、油脂、汞等隔离储运。平常检查钢瓶漏气情况。搬运时穿戴全身防护服(橡皮手套、围裙、化学面罩)。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避开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 泄漏处理 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钢瓶泄漏应使阀门处于顶部,并关闭阀门。无法关闭时,应将气瓶浸入水中。 接触机会 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 也可用作制冷剂。 侵入途径 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 LCLo:5000 ppm/5M。 大鼠吸入 LC50:2000 ppm/4H。小鼠吸入 LC50:4230 ppm/1H。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人接触 553mg/m^3 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 1.25 分钟;3500~7000mg/m^3 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