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村支书带头创业事迹 搏击海滩铸辉煌 ——记如东县大豫镇东港村党支部书记李学仁 90 年代初,经济改革的浪潮把一个渔民出身,从小跟大海打交道的年青人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个年青人凭自己良好的素养、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胆识,站立南黄海之滨,搏击风云,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辉煌。 他就是如东县大豫镇东港村党支部书记李学仁。 1992 年,李学仁受上级组织的重托,更是全村党员群众的信任,从船长被推到了村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岗位。~年众望所归的他,又被推到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挑起了进展家乡经济的重任。李学仁凭着他多年积累的海水养殖经验,~远瞩的经济眼光,一幅加快进展渔村经济、富民强村的雄伟蓝图在胸中绘成。 十三年来,李学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勇于开拓,与全村群众一起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当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不由感慨万千。 东港村是全国最大的文蛤出口基地和文蛤苗种生产基地。李学仁一上任就提出,东港村是以文蛤养殖、加工、出口为主导产业的纯渔业村。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要富民强村,就必须加大投入,充分利用本村资源,挖出资源潜力。他上任后,以开发滩涂为着落点,扩大文蛤养殖面积,增加总产量。先后新开发滩涂 3 万多亩,使东港村的文蛤养殖面积从原来的 5 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 8 万多亩。不断追加经济投入量,他每年带领村民共同投入资金 1200-1500 万元,养殖文蛤苗种 1500-XX吨,年产成品文蛤 5000 多吨,文蛤苗种投入 XX-4000 吨,出口3000 多吨,创汇 150 多万美元,年产值 6000 多万元,年上交税金 200 多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从 1200 多元增加到现在的 XX0多元。 滩涂文蛤养殖是露天工厂,常常要受台风、海水污染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难以保证稳产高产。另外,取捕文蛤必须在潮退后才能作业,涨潮后渔民只能在船上闲着。为了充分利用滩涂优势,利用船只和渔民的空余时间,增加渔民收入,李学仁大胆提出了文蛤与紫菜在东港村滩涂上共同养殖的设想。他想,沿海渔民有养殖紫菜的滩涂优势和丰富经验,既不要到外头请人,这样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节约了船只运输费,与只靠养紫菜的单位相比,我们一年可节约开支 40 多万元,渔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 6000 元左右。他的想法一说出,便得到全村渔民的一致肯定。XX 年,在李学仁带头下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共同投股 450 多万元,建立了紫菜育苗场、紫菜加工厂,开发紫菜养殖面积 700 多亩,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