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乙炔生产的安全管理鉴于溶解乙炔生产易燃易爆的特点,企业除加强作业过程的相应措施外,还必须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的投入与维护,其内容包括: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制度的健全与落实;安全设施的投入与维护等。1.培训和教育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重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其目的在于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性,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应急救援能力,保障生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和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对新工人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厂级、部门、班组),复岗、换岗人员的部门、班组二级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工艺设备更新、事故的发生后的特别教育。主要内容有:安全生产法规、厂纪厂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危化品理化性质及防护知识;事故案例分析;工艺流程、岗位责任制及各类操作章程等。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工艺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机器的结构、原理,故障的发现、推断和一般的维护、保养修理;岗位的操作控制,工艺指标的实现,不正常状态的推断处理;各岗位的联系和协调,开停车指令的确认和实施;工具和用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原料的选配、采纳、调整;气瓶的准备和检查。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包括:报警与通讯联络方式,各种危险状态的应急处置方案程序,人员快速撤离和疏散方式,灭火器材和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抢险抢修时的注意事项,受伤人员应急救治方法等等。各专业救援队伍应每年组织培训和演习,企业应每年组织 1 次综合性演习,提高实际应急救援能力,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此外,溶解乙炔作为特别行业,各特别工种,如充装工、瓶检员、质检员、驾驶员、押运员、危化品从业人员、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焊工及安全管理人员等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2.制度的健全与落实溶解乙炔企业通过建站、取证等各项验收、考核,大多数企业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章程、设备检测、修理规程、化验分析规程及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等制订的比较齐全、完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作业人员有时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图方便,存在着暴力装卸、设备带病运转、违反工艺规定超压超温超速生产、检测、修理时置换和分析不到位、气体泄漏不快速进行处理、防火防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违章违纪现象。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防火防爆制度执行问题。其实,溶解乙炔的生产无论低压乙炔的氧化爆炸还是高压乙炔的分解爆炸,都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