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是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师范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我国教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师范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回顾近二、三十年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最终达到教育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状态。一、全面审视师范教育的重要作用,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师范院校要为基础教育发挥全面的服务功能。一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二是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和服务指导,包括中小学教材教法改革研究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职前职后师范教育一体化的办学体制;三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全面发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是师范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师范教育重要功能的体现。高素质教师最显著的11个特征:1、永不自满。换句话说,最好的教师永远是学生。2、高期待,严要求。3、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即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这会让学生终身受益。4、知识渊博且了解学生。5、有洞察力,即知道学生和自己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6、有幽默感。7、有灵活性,即在课堂上随时捕捉更有激励性的导引线索。8、办法多样,即教学行家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为学生追求卓越创造条件。9、精益求精,即不会敷衍了事,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以及将来需要什么。10、不循规蹈矩,即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是让学生感到被挑战。11、沟通能力高超。这为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客观要求。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所谓专业工作,应该具备下述特征。1、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3、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4、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5、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6、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要建立统一的教师专业标准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组织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和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依法保障教师素质,从教师队伍的入口把住质量关。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普通教育师资的来源要由以培养为主转变为以选拔培训为主,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实现师资培养、培训的一体化。二、重新整合师范教育培养目标,使教师素质综合化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为了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教师首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综合化指:1、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师个体素质中起主导与核心作用。他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与支配功能,是教师做人的根本。从心理学角度观察,一个人的态度决定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效率和结果。教师必须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不仅应“言传”,还要有“身教”,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学生的楷模。面对新时代对人类传统价值观的挑战,教师的教育范畴显然已从单一的认知领域向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等非认知领域扩展,这势必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优化自身人格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做到教书育人。2、丰富的业务知识素质。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通过精心钻研教材,认真编写教案,设计出能让师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3、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身心素质包括外显的言谈举止和内在的心理素质。言谈举止应自然、稳重,仪表仪容、气质风度要大方、得体。同时心理素质要健康进步,乐观向上。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性格开朗、乐观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