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进展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境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成熟的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是完善证券市场机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进展的积极作用 1、填补“做空”机制的空白 在海外主要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一项常规和成熟业务。在我国,股票市场仍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投资者要想博取价差收益,只有先买进股票,然后高价卖出。融资融券制度将改变投资者只能先买后卖、靠天吃饭的“单边市”状况。融资融券业务实施后,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可向指定证券公司融资,放大操作规模,扩大盈利;而当股票下跌时,投资者也可以向券商借入股票,然后将其卖掉,等其下跌后再买入该股票还给券商,从中猎取差额,实现在跌势中盈利。 2、强化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这和期货市场的基础功能是类似的,在股价过度上涨时,卖空者预期股价下跌,便提前卖出融券,增加证券的有效供应从而使行情不至于过热,反之亦然。因此融资融券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供需不平衡现象,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比如在安然事件中,最先发现问题的便是卖空交易者,其推动市场迅速重新定价。实证讨论也表明,融券卖空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完善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 3、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在流动性好的市场上,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根据合理的价格水平很快地买进或卖出大量某种需要的金融资产,并且对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小的影响。由于融资融券业务采纳保证金交易的形式,投资者只需交纳融资融券标的证券价值一定比例的现金即可以交易,投资者已经持有的证券也可充抵保证金,这就在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即增加了证券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扩大证券交易的深度,使投资者在现行股价附近就可以完成证券交易,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融券业务增加了市场上股票的供应量,降低了投资者由于市场供应不足而不得不以较高价格购入股票的风险,同时融券者的对冲行为又增加了市场的需求量,使得投资者能在固定的价位卖出大量的股票。因此,融资融券业务制造了对允许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供给和需求,使得投资者的潜在需求得以满足、潜在供给得以“消化”,提高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换手率,增加了整个市场中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市场为例,在融资融券推出后,日本在 1951~1969 年股票换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