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廉政建设研讨发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共产*与人民同根,坚信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因此,中国共产*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在建*宗旨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执政的理念上,坚持立*为公、执政为民;在根本的工作路线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次*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员干部端正思想,端正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中央“治国先治吏”的决心。 在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专属于官吏,所谓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早在西周时期,古代典章文物俱掌于官府;礼、乐、射、舞器,都藏于宗庙。民间无书无器,学术专为官有,教育非官莫属,非官莫能。当时也是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教育冲破了“以吏为师”的局限。至秦朝,为了统制舆论,钳制思想,又在全国确立了“以吏为师”的吏师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由此确立,并绵延至近现代。 荀子对吏治清明的认识更为直观。在《荀子·强国篇》里,荀子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吏治景象:到了大小城镇的官府,那里的各种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观察那里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走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结派,没有谁不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政府处理决定各种政事从无遗留,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所以秦国四代都有胜利的战果,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有其必然性的。 ***在建国伊始就提出了“治国就是治吏”的思想,在现在看来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认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常怀忧患,常思忧患,从干部的作风入手,对当时的领导干部管得好、用得好。官员依靠群众,群众信任官员,上下一心,方得抗美援朝、两弹一星、“一五”建设辉煌的节节胜利。 《礼记·大学》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