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8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抗药性ChinaOperationalGuidelinesforVectorsSurveillanee—InsecticideResistanee通过抗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使我们了解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掌握抗药性的发展变化趋势,合理选择、使用有效杀虫剂;通过抗药性治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保护杀虫剂的有效性,提高病媒生物的防控效果。1.监测病媒生物种类蚊虫(当地优势蚊种或重要媒介蚊种至少一种,一旦选定,就持续监测)、家蝇和德国小蠊。2.监测生境每个监测县(区),选择辖区内不同方位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城乡结合部、农村等生境采集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移入实验室饲养,进行抗药性测定。不同年度间抗药性监测试虫采集点应相对固定。3.监测频率和时间每类病媒生物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抗药性监测。各类试虫应在其活动高峰期采集。4.待测杀虫剂选择当地防控蚊虫、家蝇和德国小蠊的常用杀虫剂不少于 3 种。监测必须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统一标定的杀虫剂原药。5.监测方法(1)蚊虫抗药性测定用 WHO 推荐使用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参考 GB/T26347-2010)分别测定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幼虫测定 3 龄末至 4 龄初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 LC。成蚊用诊断剂量测定其 24h 死亡率。501)蚊虫的采集和饲养在当地有代表性的区域(如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或者某一个特定区域),根据蚊虫的吸血活动、栖息和孳生环境采集蚊虫。按表 8-1 中列出的项目,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经纬度、采集数量和虫态等信息。试虫采集后,根据蚊虫的孳生习性、成蚊或 4 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鉴定种类,进行常规饲养。2)成蚊抗药性测定把恢复筒与隔板连接,用吸蚊管取 20〜30 只羽化后 3〜5 天的健康雌蚊(中华按蚊用采自野外的健康雌蚊)放入恢复筒中,平行放置 15min,剔除不健康蚊虫。在隔板另一面装上已衬贴药纸(可自制、购买,或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提供)的接触筒,使恢复筒在下面,竖直放置,轻轻拍打使蚊虫聚集于恢复筒底部,然后瞬间把隔板抽开,颠倒接触筒与恢复筒位置,将恢复筒内蚊虫轻吹入接触筒,迅速关上隔板。将筒平放,即开始计算接触时间。不同的杀虫剂接触时间参考表 8-4。试虫死亡的判断标准:试虫完全不动,或仅躯体、足、翅或触角等震颤而无存活的可能性,视为死亡。若对照死亡率超过 20%,试验视为无效,重新测定。测试结果记入表 8-3。结果用死亡率表述:死亡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