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出口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一、适度进出口粮食是必定趋势 我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粮食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粮食自给为主,进出口调节为辅”的基本方针。充分利用国内资源来提高粮食产量,成为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政策取向。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同深化,粮食生产条件和国际贸易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作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调节供求的重要手段,粮食进出口调节作用日趋明显。因此,从国际市场适度进出口粮食可以作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的必要补充。 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我国粮食总量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和社会粮食消费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对粮食的依赖不仅仅局限于口粮,并且要不断满足畜牧业的进展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的进展。因此,未来对粮食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粮食消费量将持续增加。而粮食生产则受资源、技术、资金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的影响,产量增长难度很大,产需缺口出现不可避开。据农业部测算,2025 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达到2200 万吨,2025 年达到 2800~2900 万吨。存在的产需缺口正是由进口粮食来弥补的。但是,我们也要强调“适度”进口粮食,不能过度依赖进口,造成粮食净流入过多有可能造成国内供应过剩,进而引起“谷贱伤农”局面,并进一步对粮食安全带来长期隐患。 适度出口粮食有利于我国粮食结构性平衡 我国应充分发挥部分粮食品种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出口该产品,猎取一定收益。应从品牌、品质等方面提高我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努力拓展出口贸易,抓住国际市场粮价不断上涨的有利时机,猎取更多出口收益,促进粮食市场结构性平衡。多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稻谷和玉米是粮食产品中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而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也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色。因此,我国应当充分挖掘粮食品种中的比较优势,利用该优势猎取超额收益。 适度进出口粮食有利于国内粮食价格稳定粮食价格一头连接着“三农”,一头连接着广阔消费者,其涨跌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乃至政权的稳固。何蒲明采纳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明了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粮食生产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粮食价格的稳定与否是衡量粮食安全程度的重要测度因素。粮食进出口贸易通过调剂余缺的手段可以使粮食供求总量趋于平衡,进而实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