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考前压力专家为你支招 距离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越来越近了一些考生因家长和学习的压力过大,觉得焦虑不安,沮丧,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如何在考前调整好心态,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以良好的竞技状态从容迎考,成为广阔家长关怀的话题。 高三学生李涛的父母最近非常困惑,孩子白天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沉沉,上课时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晚上发现有许多知识没听到,又去开夜车,结果第二天感到精疲力竭。而且性情也变得焦躁、沮丧。父母刚说他两句,他就大发脾气,有一次甚至扬言不想参加高考了。父母感到不解,一向乖巧的孩子这是怎么了? 皖医弋矶山医院心理科副主任王瑞权说,近年来,随着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前来心理科咨询的家长和学生呈上升趋势,矛盾的焦点在于家长的过分关注给孩子和家庭都带来很大压力,结果家长和考生都觉得焦躁不安,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家庭矛盾,反而影响了考试。王瑞权表示,考前准备阶段和对未来人生的选择,主角应该是考生。但现在家庭中的主角不少由家长承担着,因为老师和家长都不放心让孩子自己作主。 在迎考阶段,家长们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焦躁情绪传递给孩子,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言行,信任孩子的潜能,尽量让考生做自己喜爱的事。 一位长期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的班主任告诉,高考是人生旅途中十分重要的一关,每个人都竭尽全力进行冲刺,没有人想留遗憾。但过低的焦虑和高度的焦虑与学习效率都呈负相关,唯有适度的焦虑才与学习效率呈正相关,紧张之余学会放松就显得至关重要。如适当地趴桌子休息、散步听音乐等都可以缓解急躁心情。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所谓高考成功其实就是考生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实际的水平。不要盲目与他人攀比,那样只能挫伤自己的信心,打击自己的积极性。要不断告诉自己“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一定会成功”。 现在有许多的孩子学习到凌晨,早上五点就起来,中午不休息,短时间还可以,但连续超过一周以上,大脑就会出现防备机制,记忆力会明显下降,注意力也会减退学习效率必定降低。那样可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白天大脑昏昏沉沉,晚上又不得不去开夜车,第二天又不行了。因此,最要紧的是白天的课,保证白天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听课做题,晚上学到几点,也要以保证不耽误第二天的课为原则。 还有些考生习惯于夜间用功学习,夜越深其精力越好,为争取时间,舍命熬夜,以至形成习惯。这种情况使考生在白天,特别是上午精力不佳。而考试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