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调研课活动总结-追求真实有效的常态课

调研课活动总结-追求真实有效的常态课_第1页
1/13
调研课活动总结-追求真实有效的常态课_第2页
2/13
调研课活动总结-追求真实有效的常态课_第3页
3/13
调研课活动总结:追求真实有效的常态课 调研课活动情况总结:追求真实有效的常态课 XX 年 12 月 3 号至 XX 年 12 月 14 号,学校领导利用两个周的时间对全体老师进行了常态课调研活动,调研期间,每天随机观课 3 节,议课 1 节。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常态课调研的目的 (一)看老师课堂教学常态情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上往老师备课延伸,看老师对教材和课堂的把握情况;向下往课后作业和辅导延伸,看老师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情况。 (二)看老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如何理解和把握“尝试教学理念”和“分组合作学习”情况。 二、常态课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优点: 1、课前能做到充分备课的,主要有纪雪慧、杨旭丽、贺艳红、初平、潘福华等老师; 2、能积极投入课堂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尝试的(暂且不论结果好坏),主要有贺艳红、初平、黄绍芳、董力辉、董言朋等老师; 3、跨学段、跨学科教学,适应较快的,主要有董向珍、贺艳红、刘海波、梁清敏等老师; 4、教学效果较好的,主要有贺艳红、李京奕、梁清敏等老师。 (二)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假如我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是绕赤道一周也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目标是根本,是方向。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对了,我们的教学多少是有效的,只是效率的高低问题;而目标假如是错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定准目标?先有大目标,后有小目标,才能前连后延不孤立,才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所以要遵循规律:课程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每个教学活动目标。每一个活动都是为目标服务,每一个小目标都是为后一个大目标服务。否则就是多余的,就是不必存在的。这就是简简单单地教学。多数老师不学习学科课程标准,不清楚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对重难点把握不住,授课课时的分配不合理,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个别老师甚至上完课后不知道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备课有效性差,个别老师不备课。 备课是老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了老师备课中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老师备课,只备教材,而没有备学生、备方法。脱离授课对象状态和能力的一切目标、任务都是很难有效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老师虽用心备课,却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老师必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调研课活动总结-追求真实有效的常态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