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密闭、通气不良空间作业的危害与防范密闭、通气不良空间(下称密闭空间)是指常常被封堵、只有一个出入口、并缺乏足够对流空气的环境,如废置水井、污水管道(渠)、化粪池、储水箱、容器储罐和建筑施工场地人工挖孔桩的桩孔等。 近几年以来,由于施工单位缺乏严密的组织,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违规违章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因为缺乏应急措施和急救常识,施救不当致使施救人员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2025 年,某省于都县一施工场地,在启用施工备用水井施工人员下井安装抽水设备时,一民工因中毒坠井,继而先后有两名下井施救人员在没有弄清原因,也没有实行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同样中毒坠井身亡,酿成重大事故;类似事件,同样发生在德兴市某中学的洗井作业过程当中,造成三人死亡;某市红谷滩新区一施工场地,民工在井边洗涤,下井捞水桶时,中毒坠井,含施救人员,先后二人死亡;某市压力容器检验人员对弃用液化气槽罐进行检测时,违章操作,在未进行必要的注水置换的情况下,一人入罐检测,由于液化气中毒晕倒,先后二人入罐施救,三人全部中毒身亡……类似事故,不胜枚举,损失惨重,教训深刻,必须吸收教训,严格防范同类事故的发生。 一、密闭空间作业的主要危害因素 (一)有毒气体危害。聚积于密闭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当人体吸入后,易导致中毒。 (二)缺氧危害。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被比重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氧气含量低,施工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 (三)火灾爆炸危害。当密闭空间存在的甲烷或沼气等易燃气体,或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如遇焊接、切割等作业产生的火花时,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 (四)生物病原体危害。废置井、污水管道(渠)、化粪池、沼气池等,其内的各类有害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等生物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致病。 (五)物理因素危害。过冷、过热、潮湿的密闭空间有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湿滑的表面有导致施工人员摔伤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渠)时,有遇溺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时,有坍塌的危险。 (六)交通意外。密闭空间的出入点位于街道公路上时,施工人员有被车辆撞到的可能,行人有跌入密闭空间的危险。 二、密闭空间作业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安全评估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密闭空间作业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制度”。应当严格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