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福利机构建设调研思考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福利机构建设调研思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政部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当前随着白发浪潮的日益临近,特殊群体需求越来越多,社会福利机构建设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推进福利事业发展进程,适度普惠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一、**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的现状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一定发展,有效地改善了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21所,其中由政府主办的城镇福利院1所,乡镇主办的农村福利院20所。农村福利院床位数2082张,收养人数2082人,城市福利院床位数89张,收养人数69人。(一)福利机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1985年以来,全县以城乡福利院建设为龙头,大力改建、扩建和新建福利院,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加人员容纳量,扩大福利院社会覆盖面。20xx年,县政府出台“福星工程”优惠政策,各乡镇政府无偿划拨闲置房产,解决配套生产基地。20xx年,全县共利用学校等闲置房产12处,改、扩建福利院17100平方米,划拨生产生活基地387亩,县乡镇累积投入“福星工程”资金352.3万元,全县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1%,肉食、蔬菜等全部实现自给,年创院办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集中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平1200元。据统计,县社会福利院固定资产由1985年的21万元增加到目前的957万元,年供养金由1985年的5万元增加到21万元。农村福利院由1985年的550张床位数发展到现在的2082张,收养人数由345人发展到2082人,集体供养金由9.2万元增加到312万元。(二)服务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县历来十分注重福利院内部管理,县社会福利院在1995年就达到了省二级标准,1999年第二次被确定为省级二级福利院,之后,省级福利院评定标准升格,从设施设备、内部管理、医疗和康复、组织建设等方面共制定了35项考核标准,考核指标一百多个,许多原已达到一级的福利院按新标准还达不到二级,而县社会福利院20xx年搬迁到新县城后,抓住县城东迁的机遇,狠抓内部管理,对照标准抓完善,于20xx年被评为省级二级福利院,第三次达到省级二级福利事业单位标准,成为全市两个达省二级标准福利院之一。全县乡镇福利院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先后有6所乡镇福利院迁建,目前已有14所乡镇福利院实现了“住房楼房化,环境优美化,设施配套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的标准,达到市级先进标准。茅坪镇第二福利院跨入省“百强福利院”行列,成为全县最高规格的农村福利院。(三)自主办院的氛围不断浓厚。全县的社会福利院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收养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残人员、无人照顾的孤儿等。多年来,**县采取政府扶持,自主办院的思路鼓励城乡福利院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院办经济收入,弥补供养资金不足,切实改善和提高特殊群体的供养水平。县社会福利院平均每年生产蔬菜一万多斤,出栏狌猪40头,确保了老人每天有肉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社会福利院在1999年经济创收产值就突破100万元,创纯收入28万元,人平达到780多元。20xx年,农村社会福利院院办经济创收102万元,纯收入31.3万元,仅生猪出栏收入12.6万元。20xx年,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566人,占五保总人数的38%,财政支付的供养金达到67.92万元,人平达122.26元,人平生活费达到千元以上。20xx年,全县五保供养人员经费由财政统一发放,分散供养人员标准提高,提高到人年平800元,集中供养的提高到每人年平1200元。20xx年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到2082人,供养金额达到312多万元,人平比1985年增加1211元,增长4.2倍。二、**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县社会福利事业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为老服务的设施设备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差甚大。1、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县60岁以上老龄人61946人,占总人口的15.99%,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40936人,80岁以上老龄人7117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