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特别是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就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因此,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 知道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和完全失重现象;② 理解产生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原因;③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 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验观察能力和正确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研究能力;⑤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抽象生活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① 经历观看录像、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② 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体会到牛顿运动定律在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产生探究的成就感;② 通过运用超重和失重知识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掌握物理规律的价值;③ 渗透“学以致用”思想,结合我国神舟号飞船升空,增强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3、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由实验结论得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难点】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探索超重、失重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和讲练相结合【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具:体重计、弹簧秤、钩码、矿泉水瓶、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程序:教学事件媒体教 学 建 议1、引起注意2、告知目标3、刺激回忆4、呈现材料 录象实验 教师教师课件1、利用录象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出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所嵌入的物理问题(播放录象,学生实验)提出问题: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引起超重和失重的原因是什么?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有那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