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体育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1.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领域目标。《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运动参与的学习领域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学习整体,其中运动技能是学习的载体,其他领域目标,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多数目标,往往是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和实现的。要改变运动技能的教学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使运动技能的教学,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的手段。3.水平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学习水平,制订水平目标。小学划分为三个水平:—二年级水平 1三〜四年级水平 2五〜六年级水平 3初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三年级水平 4高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三年级水平 5考虑到不同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 6,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