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考研政治 结合实际理解马原实践即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简称改造世界,它具备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手段、方法、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要素不仅是实践的三要素,也是认识活动的三要素,从三要素的角度来看,实践与认识是具有统一性的,只不过在论述这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时候,切入的中心点不同而已,好比站在公路上看路过飞驰车里的人,或者在飞驰的车里看公路上的人一样,只是观察立足点不同,内容却是一样的。假如站在客体的角度切入看这三要素,往往是我们说的认识;反过来假如站在主体的角度看着三要素,这就是实践了。考研教育网通过这三要素来告诉大家了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性,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实践、还是认识,其实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中介的手段方法是建立主客体二者的桥梁,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实践、还是认识,主体一定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客体的话有可能是人、有可能是物,即假如在生产实践中即为物,社会实践中就是人。中介的方法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而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从主客体和中介这三要素的角度来看,实践和认识是不可分的。实践是一个主体通过中介的手段和方法,能动地作用于客体,进而在改造客体满足自己需求价值的过程中,又从客体上获得反馈信息,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主体客体化(认识世界)和客体主体化(改造世界)的过程。这句话背诵下来很容易,答分析题时候常常用到,但是要想理解,却要费一番功夫。从这里怎么理解,借用中国哲学的一个典故“知行合一”。王阳明作为心学代表人,相比大家都很熟悉。当然,他的理论本质上在我们马哲上是被批判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一个思路“知行合一”,却非常有助于大家深化地理解“实践过程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句话。阳明先生有个著名的典故:一弟子指着深山中的花曾问王阳明,说“先生曰心外无物,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何干?”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候,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它的色相是不显现的(注意是不显现,不是不存在,这点很重要),但当你看此花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有粗动向,而此花也会有粗动向,颜色便会显现起来。便知此花在你心中。”其实王阳明很早就发现了我们今日马哲讲的这点“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方为实践的这一原理,只不过他是从主体的角度来论述的,且限于当时古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