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 设计说明 鉴于学生思维进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地理解数的意义和读写数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数感。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直观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较抽象的内容,深化对大数的认识,培育学生的数感。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数的意义,通过估算,深化对大数的认识。 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为学习万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估量结果,在讨论中找到合理的方法和结论,从而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经验。 2.数形结合,充分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大正方体建立“千”的’直观模型,直观认识计算单位“千”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结合计数器的有效利用,将点子图和小棒引进课堂,使学生从数的概念等各个方面认识数,体会表示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育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 PPT 课件 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理解“大数”。 (1)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都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估量: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3)学生讨论后汇报估量的结果。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000 和我们以前认识的 100 相比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 大家估量的数都是比我们学过的 100 多得多的数,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比 100 多得多的数——1000 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板书:1000 以内数的认识及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育学生的估量意识,使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并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1.教学教材 75 页例 1。 (1)复习旧知。 ①说一说一(个)、十、百之间的进率。 ②说一说自己数数的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课堂活动卡。 (3)全班沟通汇报。 (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 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一千) (4)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 1000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发现: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一千) (5)介绍“千”这个新的计数单位。 (6)老师质疑: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