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椽树》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寻找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状物抒情散文的解读方法。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明确扛椽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本文的艺术手法,揣摩阳刚雄健的语言特点。 一、解题导入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课文《扛椽树》, 请问这树其实是什么树的一种?(柳树) 是哪里的柳树?(陕北) 你心中的陕北是怎样的? 老师拓展:我心中的陕北,是由延安、革命精神、信天游、白羊肚毛巾、窑洞、宝塔山、兰花花、我很喜爱的一个陕北作家路遥和他的《平凡世界》、《人生》等很多混乱却清楚的元素组成的。当然,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是黄土高原。我还依稀记得年少时读《人生》,巧珍唱的信天游“上河里鸭子下河里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半年前在摄影网上还看到安塞腰鼓的图片,蓝天下挥舞着红绸带,敲打着腰鼓在黄土地上踢腾翻跃的汉子们,让人血脉贲张,这就是我心中的陕北的印象。 这棵柳就长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有人把它叫塞上柳,还有叫蓬头柳,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叫它扛椽树?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我特别喜爱最末的这个名字,因为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 这话该怎么理解?(猜想,同学会陷入了沉思,因为这是本文解读的难点。) 过渡语:这个问题是本文解读的难点,它关乎散文的主旨和意蕴,需要我们深化文本,全面思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探寻扛椽树的根本特质。 二、分析情物,把握情旨 1、过渡语:请同学们标好段落符号,细读 68 段,找出课文是从哪些角度具体描写扛椽树的,进而思考它的根本特质。 段 6:色彩——浓黑——阳刚坚强——陕北英雄、普通刚强汉子、鲁迅样的民族魂 对比拓展:回忆描述记忆中的柳. 关于柳的色彩:嫩黄 段 7:枝条——横多——傲骨铮铮——英雄、陶渊明、鲁迅 对比拓展:回忆描述记忆中的柳. 柳贵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李渔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总结:我们所见柳一般是飘逸的,轻柔的,婀娜的、柳腰,柳叶眉,女人样的。 段 8:功能——做椽——无私奉献——一群普通的勤劳坚韧的陕北人民 对比拓展:垂柳依依,风姿优美,往往是作园林景观或是行道树。 2、通过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的刻画,作者给予扛椽树怎样的总体形象? 板书——作画。 让我们齐读第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