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1/18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2/18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3/18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3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最后一课》 二. 重点、难点: 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小说的要素。 3.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一. 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 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 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 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老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 12 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 4 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责备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宽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进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四. 课文分析: (一)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明确:从故事情节来看:这篇小说可分为课前、上课、下课三个部分,也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部分。 (二)最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办公文档专营+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办公文档,欢迎选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