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认真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沟通。(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假如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老师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讨论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以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认真观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