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旧事》教学札记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讨论《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一、比较朗读,感受比方的好处。 景物描写中多处运用比方手法使句子更为形象生动,单靠读学生可能未直观感受到比方的好处,在这个重点的突破中,我引导学生把比方的句子删去后再读,比较前后的感觉,通过直观的比较,教会了学生一种逆向思维,也真正感受到比方的魅力。 二、小组沟通,品词品句,读中感悟。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老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竞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竞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方,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竞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竞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欢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竞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等再现了竞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则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热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制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三、创设情境,以访促悟。 我创设了遇溺获救的情境,有助学生直观理解手拉手铁链般把作者拉上岸的情景,通过学生、师对表演同学的采访,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小伙伴们的勇敢、机智和对我淳朴的爱,从而突破难点。 四、多样朗读,入情入境。 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老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