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城》教学设计1-

《长城》教学设计1-_第1页
1/7
《长城》教学设计1-_第2页
2/7
《长城》教学设计1-_第3页
3/7
《长城》教学设计 1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比,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育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育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比: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备,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备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比,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方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方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据文意和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长城》教学设计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