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雨中》教材分析及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雨中》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雨中为背景,记叙了一群放学的孩子和过路的行人帮助蹬三轮车的姑娘捡翻倒在公路上的一筐苹果的事,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全文可按苹果旅行的过程倒、捡、回 这三步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写了一个蹬三轮车的姑娘倒翻了一筐苹果。课文的第 1 自然段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和人物。第 2 自然段先写姑娘倒翻一筐苹果的原因,再写倒翻一筐苹果的场面。 第二段(第 34 自然段),写放学的孩子和过路的行人帮姑娘捡苹果的经过。还写了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卡车司机、小轿车里的白发老人以及过往行人帮助捡苹果的情景。 第三段(第 5 自然段),写帮助捡苹果的人们消散在雨帘中。 从通篇课文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描写不容忽视。一是环境描写,烘托心灵美。第一自然段写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宁静下来。;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两个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美景,为下文苹果的倒、捡、回作了铺垫,为人们的活动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二是行为描写,突出心灵美。当一筐苹果翻倒在地上,姑娘捡起这个,那个又滚走了时,一群孩子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苹果来。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别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几个小伙伴立即站成一排,不停地挥动着红领巾封锁交通。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少先队员诚实、聪慧,遇到事情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为别人解难的美好心灵。同时,卡车司机、白发老人、过往行人也都一起来捡苹果。众人的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课文还准确地用了捡 说、解叫道、 喊站挥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先队员的言行,从孩子们说叫道喊的目的不难看出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及所刻画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由卡车司机的笑了、跳下、捡白发老人及行人的走下、走过来、捡同样也不难看出人们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从姑娘慌手慌脚地捡苹果的动作,皱起眉头的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反衬出了少先队员和其他人的心灵美。课文结尾处孩子们嘻笑着、唱着歌儿说明了孩子们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愉快的心情,体现了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