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定强基计划:思考、选择与报考同时,由于政策变动以及口径收窄,强基计划的竞争激烈程度无疑会再上一个台阶,这就对考生与家长的报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意在帮助考生,快速形成对于强基计划的政策理解与应对策略,并解答一些报考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首先,报考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充分准确的找到自我定位,自我定位基本上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高考成绩显然,高考成绩是选校定位最基础的指标,因为强基计划明确要求,非破格入围的同学,需要根据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根据各省招生计划的 35 倍划定入围名单;可以说高考成绩是能否入围强基计划的唯一指标。此外,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用中,也占据 85%的`比重,即使是破格入围的竞赛集训队成员,也需要酌情考虑自己的高考成绩,避开强基计划最终成绩不足导致落榜。2. 发挥稳定性平常发挥稳定的考生,可以考虑将强基计划作为冲刺的途径,而对于发挥不稳定的考生,强基则应更多担任防备高考发挥失常的保险(即选择平常成绩、位次相对应的学校)。3. 明确优势明确自己在强基计划校测中相比于其他考生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校测的几个项目中:a. 竞赛背景竞赛优势主要体现在笔试过程中,特别是理工科。强基笔试内容以数学、物理为主,难度控制在竞赛二试以下;因此有竞赛背景的同学在校测笔试中很有优势。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同学,推举尽量选取不安排笔试的高校;或争取在高考之后、校测之前及时备考。b. 专业理解由于强基计划的出发点,是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服务于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进展,因此对于专业的深刻理解和未来规划,重要性就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在所报考的专业有系统理解和足够积累的同学,就会相对占据优势。c. 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申请材料中的个人经历、奖项、荣誉,在要求提交个人材料的高校需要着重注意材料质量以及与后期面试适配性。d. 临场发挥即现场表现力,比如领导力、逻辑思维、思辨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熟悉面试整个流程与模式。所谓知彼就是对于目标院校的情况与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 招考名额:强基计划的名额是按省分配、具体到各个专业,因此名额越多的院校与专业,其分数线出现波动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因此,本省高校的名额优势明显。b. 历史分数:高校在各省份的统招成绩,可以对强基计划入围成绩形成有效参考;对于相对热门的数学等专业,要做好强基录用分数线逼近甚至超过统招分数线的准备。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