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之乡——云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了解“云南民族村”的情况。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他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3、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4、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教学重点: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了解“云南民族村”的情况。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3.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教学难点:1.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教学准备:按学生人数准备学习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找找、看看、听听、猜猜,走近云南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云南)我们班有谁去过云南吗?1.(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中国地图上云南在哪里?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处云岭之南,所以得名——云南。云南简称滇,我们今天就从云南非常有名的滇池出发,去欣赏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2.欣赏云南美景(课件播放)谈初识云南的感受。过渡:走进云南,感受怎样?云南风光美,其实音乐也很美,刚才我们听到的背景音乐是哪首曲子吗?《月光下的凤尾竹》,哪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3.认识民族乐器——葫芦丝(实物出示),知道葫芦丝被称为“东方的萨克斯”。4.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我们班谁是少数民族的?猜一猜:美丽的云南有几个?(51个)所以云南被称为“少数民族之乡”。(板书)5.看云南民族分布图,了解云南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又是云南特有的。【设计意图:课伊始,欣赏云南美景,激发学生对云南的向往,接着找找、看看、听听、猜猜,了解了云南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云南的地理位置,民族分布等,为下个环节的学习做了铺垫。】二、走进“民族村”过渡:云南有几句俗语“一山不同族”,意思是说一座山上就住着不同的少数民族,云南不愧为——少数民族之乡。那么多的民族各有各的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到云南去旅游,去感受那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可是,那么多的少数民族,即使到了云南,能一下子走遍吗(不能)那怎么办呢?多遗憾呀?不用急,云南省政府已经为我们想好了,在美丽的滇池边建造了云南的一个民族村。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民族村,通过它去感受,去了解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吧!(学生看书58-60页,结合收集的资料,汇报交流)1.了解服饰文化(第一站)(课件出示:民族村门口56个民族合影)说说这张照片最吸引你的地方?(服装)是啊,五颜六色的服装组成了这五彩的海洋,你们都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服饰,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A.侗族(学生上台介绍)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装?(指名3到4位同学猜)(学生介绍:大家好,我收集的是侗族姑娘的服饰。她们最喜欢穿黑色、蓝色和青色的服装,你们瞧,她们脖子上都挂有一条明晃晃的银项链,特别漂亮。最有特色的在她们的腿上,这叫做绑腿,是专门为行路和劳动方便而设计的。)听完介绍,再指名学生说说侗族姑娘服装的特点。通过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少数民族设计服装不仅讲究漂亮,还会考虑到(劳动)的方便。(再请一位学生介绍)B.傣族(先让学生猜,再介绍。)我收集了两张傣族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女装用色彩鲜艳的条纹布做长筒裙。上衣色彩较淡,以大襟或对襟居多,圆领窄袖口。内衣紧身束体,衣襟上镶各式花边C.老师补充彝族(课件出示彝族男女服饰的图片,先让学生猜,再介绍。)同学们,当地的人们只要一看到这样的装束,就会热情的冲你喊“阿诗玛——”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指名生猜)其实“阿诗玛”是彝族(出示)对姑娘的一种叫法。如果包头上只有一个装饰品,就表示你是一个已婚女子;如果有两个,那就是说你还没有结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