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XX成六大典型阶层分化更趋明显果你毕业多年,又经常参加各种同学聚会,是不是发现每一次聚会后,你的同学中都会有令人料想不到的变化。原本同一起点的同学,在人生之旅上的距离越拉越大,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有的成了政府高官,有的成了坐拥千万资产的商人,有的成了学者,而一些同学甚至已经失业下岗。在感慨人生境遇巨大差异的同时,你是否也在困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相似的同学今天身份各异?通常人们认为的原因无非是运气和个人勤奋的程度,其实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宏观背景,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市场经济以巨大的力量重新勾勒出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轮廓,而不再是干部、工人—农民的二元阶层结构。由xx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如博士主持的课题《现代化进程中的xx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研究》,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广泛社会调查,于近期完成,课题成果《社会大分化—xx市社会分层研究报告》已由xx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报告表明xx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六个典型阶层,分别为工人、农民、管理者、知识分子、个体私营业主和下岗失业人员,每个阶层都具备鲜明的的特征,同时阶层之间又处于不断变化和流动之中。这是全国较早的关于地方社会分层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旨在全面研究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下,现代化进程对xx社会结构变动的具体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通读报告,似乎可以洞悉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紧密联系。xx六阶层财产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所得数据,xx市工人、农民、管理者、知识分子、个体私营业主和下岗失业人员六个阶层2003年的年平均收入分别为11522.0元、6965.5元、34231.7元、26950.2元、28477.8元、6171.0元。根据xx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3年xx市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95.56元,农村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为4923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收入上差距极大。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差距,但另一个低收入阶层为下岗失业者阶层,年收入甚至低于农民阶层。从住房面积和房产价值上看——2003年xx市管理者阶层平均住房面积为89.8平方米,房产估值平均为30.1万元;知识分子阶层平均住房面积为85.7平方米,房产估值平均为28.5万元;工人阶层平均住房面积为74.4平方米,房产估值为17.5万元;农民阶层平均住房面积最高,达到144.2平方米,但是房产平均估值最低,为5.8万元;个体私营业主这两个指标分别为93.7平方米和30.4万元;下岗失业阶层分别为54.7平方米和14.4万元。2003年xx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1.1平方米,以每户3-4人计算,平均户建筑面积在63.3-84.4平方米范围内。本次调查中超出平均范围的阶层有个体私营业主、管理者、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个范围内的则有工人阶层。下岗失业者阶层的户均住房面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农民阶层虽然占有房屋的面积较大,但考虑到房屋的实际价值,并不能和城镇阶层放在同一框架内比较。在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上(包括汽车、电脑、摄像机、手机、彩电、电冰箱、空调、洗衣机),xx市的6个阶层中管理者阶层平均拥有5.37件,工人阶层平均拥有4.32件,农民阶层平均拥有2.34件,知识分子平均拥有5.85件,个体私营业主阶层平均拥有5.43件,下岗失业阶层平均拥有3.22件。拥有物品最少的是农民和下岗失业阶层。分别对每组进行比较时发现学历有两个等级以“专科”为分界线文盲至高中各等级学历的平均收入相互之间差异不大,本科与硕士以上相互之间差异也不大,但是两个等级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说明影响xx各阶层收入的因素中,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是关键,在本科以下,个人年收入并不一定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而提高,经过本科教育收入才可能明显。从调查来看,管理者、知识分子和个体私营业主是接受本科及以上教育人数最多的三个阶层。私营业主租房比例高工作单位的性质对个人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也比较大,从而影响着社会分层。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管理者2003年所在的单位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知识分子大多数在事业单位供职,在个体私营企业中供职的只占10.4%。管理者和知识分子阶层在经济资源上的优势与工作单位性质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