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柳中庸诗鉴赏》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柳中庸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1页
1/5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柳中庸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2页
2/5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柳中庸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3页
3/5
柳中庸诗鉴赏 生平简介 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曾授洪府户曹,不就。和李端为诗友。今存诗仅十三首。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诗鉴赏 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筝发出的悲怨之声与人心中的离别之恨交映成趣,别有一番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碌”,“抽弦促柱”写出弹筝的特殊指法。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那疾徐相间,高低起伏的音乐声,从“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 诗人凝神倾听,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这首诗的“题眼”,下面的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之情。接下来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如柳条轻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似杜鹃鸟绕着落花,啾啾啼血。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筝声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随着“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悲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 “独”、“空”两字,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强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气氛。“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一愁”“一思”写尽了无限幽怨。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柳中庸诗鉴赏》文本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