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高中上册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高中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7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高中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7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高中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7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前自主预习别具一格 自成一家——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1.农事诗“农事”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礼记·月令》中也有:“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在《毛诗正义》《孔疏》等文献中都多次提到“农事”一词。“农事”是指耕耘、管理、收获和贮藏等农业事宜。随着文化的不断下移,其作者经历了“宫廷乐师——上层文人——下层文人”的发展阶段。宋朝农技诗的大量出现,表明诗歌这种上层建筑领域中的艺术形式最终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生产,成为传播、推广农业技术的工具。中国古代农事诗可以追溯到《诗经》以前,与《诗经》同时代的或《诗经》之前的古逸诗,在杨慎的《风雅逸篇》、冯惟纳的《风雅广逸》及《诗纪》的前集 10 卷《古逸》里大都收集到了。杜文澜编辑的《古谣谚》收集了 3300 余首谣谚,其中有许多农事诗。而各个铜器石刻上的诗篇,大都保存在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郭沫若的《金文韵读补遗》及《两周金文辞大系》里。2.廪廪是贮藏米谷的仓库。中医指喻指脾胃受纳运化之功能,有时单指胃。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层解 淫雨停止,日头晴朗,正是抢收的大好时机。在农忙时分外孙赶来帮助收割。层解 劳动繁忙虽辛苦,操劳农事后,外孙仍然笔耕不辍。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1)三夜阴霪败场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毁坏)(2)一竿晴日舞比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跳舞)课堂任务学习1.仔细品味诗中加点字的妙处。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赖”字展现了精神上的满足;“舞”形象展现了相邻欢呼雀跃的情景;“怜”字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操劳农事后仍舞文弄墨的诸孙的怜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高中上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