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经验:浅谈“名校情结” 提升自我型:有的考生之所以选择考研是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希望自己能在该学科领域有所建树。这类考生在报考学校时会更加看重学校的教学条件。毋庸置疑的,名校拥有更好的实验室、更强的师资力量、更多的科研经费、更浓厚的学术氛围。因此,假如能进入名校学习,将比在普通学校收获更多。 有用主义型: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出台非重点大学毕业生不要、非 211 或 985 学校学生不要等等限制措施。这些就业门槛促使有的毕业生在考研时选择名校。在这类考生眼里,名校意味着毕业后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加宽广的人际交往圈。 虚荣型:有的考生对名校痴情仅仅是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觉得考上名校比较有面子,能让老师、父母、朋友对自己刮目相看。 自我阻碍型:有一类考生,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的能力离考名校有一定差距,在内心深处也并不十分向往名校,但是他们却对名校情有独钟。对考研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考了试一试,能不能上无所谓。这时,就要考虑这类考生是不是属于自我阻碍型。所谓自我阻碍又称自我设阻、自我设限,是指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实行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自我阻碍发生在成就行为之前,为了给预期可能的失败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如有的学生考试之前不努力学习而四处玩耍,这样在考试失败时就能将缺少复习时间作为失败的借口;有的考生故意选择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在失败时就能够将失败归结为目标太大了而非自己能力不行。那些各方面能力非常一般但却非名校不考、非名校不报的考生可能在潜意识里就是自我阻碍,目的在于为自己可能的失败找借口。 综合型:除了以上分别阐述的几种考生类型外,还有一些考生属于综合型:既属于自我提升型,也属于有用主义型;既属于有用主义型,也属于自我阻碍型等;既属于自我提升型,也属于虚荣型。 关 于名校情结,其实早在 2024 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校园频道就联合实施了一项题为您有名校情结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在 3871 名填答者中,55%的人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名校情结。此外,假如自己或子女的高考成绩与名校录用分数线只相差几分,44.6%的受访者表示能花钱就花钱,能托人就托人,实在不行就复读,总之不能就此委屈了。至于为何非名校不上,调查发现,76.0%的人认为名校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68.1%的人觉得从名校毕业后能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