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清风从几部关于农村改革的著作谈开去 近年来,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并继续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在这一形势的鼓舞下,知识界陆续出版了一些围绕农村的变革进行各种积极探索的理论著作和书籍,如《农业现代化的起步策略》(安徽科技版)、《联产承包制讲话》(经济科学、农村读物版)、《论联产承包制》(上海人民版)、《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讨论集》(知识版)、《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甘肃人民版)、《激变的农村》(新华版)等等。打开这些书,令人感到一阵清风扑面而起。 这阵清风,要而言之,就是“农业生产责任制”。 风因吹向不同而气质各殊。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令高阳酒徒感奋的大风,它虽也起于穷乡僻壤,但最终却入深宫而进洞房,成了大王个人的雄风。“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 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令落魄书生大发牢骚的狂风,它虽也起于青苹之末,最后却吹得人上烟驾,登月馆,成了隐士们避世的雌风。前者伟则伟矣,庶民们却被吹怕了,哪里敢得而共之!后者清则清矣,庶民们却被吹冷了心,哪里愿得而共之! 在中国历史上,唯独今天这阵“农村的清风”,才是继人民当家作主以后,黎庶们真正感觉快哉的顺心风。它悠然起于农人质朴无华的心田,既没有兴师动众大张挞伐的声势,也没有敲锣打鼓大轰大嗡的派头,但是却能愈病析醒,清凉增欷。它也没有多少华章巨篇几许高音喇叭,为之引经据典,鸣锣喝道,但却能发明耳目,宁体便人,使人看到真理有如拨云见日一般清楚明白,接受真理有如渴饮饥餐那么顺理成章。 让我们从新鲜的农村生活中略举数例,看看这阵不识字的清风所随便翻开的书页记载着怎样的道理。 树随地走和地随树走 在《激变的农村》一书中,一位作者对比了西北地区一个公社实行责任制前后的巨大变化,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应当研究农民的心理。”我在农村,看到树和地在承包中的关系,也如读了一本心灵的书。 在平原,大地林网化之后,农户承包到挨近林带的地块时,树木就归该农户管理,这叫“树随地走”。但是,由于当时土地承包期限较短(三年),而树木生长期较长(十五年),土地承包期满后,这几棵树很可能不归他收益,所以他对管理树木就不经心,还造成伐枝毁根的流弊。后来改为“地随树走”,即把林带所在的地和胁地随林带一并包给专业队或专业户,才扭转了树木易种难管的局面。 这里,我们看到,同样是承包,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