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气氛和文化开放 近几个月,遵照中央书记处对出版工作进行讨论时所作的指示,许多部门的同志正在就如何加强和改善我们的出版工作跟各方面交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出版工作的决定发布以来,我们的整个出版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做了很多有利于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广大出版工作者跟各方面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技术家、理论家、翻译家一起,辛勤地创作、译述、编辑,使我国出版物在数量上、质量上、品种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这个情况,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整个经济建设上的繁荣和发展,跟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总体上说是合拍的。在这一个时期,按照中央关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出版界在介绍世界各国、各民族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艺术各方面的优秀成果,介绍国外古代和近现代一些重要思潮、学术派别、重要论著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对于促进我国和各国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借鉴各国的经验,面向世界,也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当然,在前进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样那样的失误。我觉得在讨论和回顾出版工作的时候,从总体上应该有一个符合实际的估价。这些年,出版过一些不那么必要的著作。出了,你说就绝对不能出,恐怕也不一定。但是不是那么必要?有些就不那么很必要。有一些书出一点也可以,但在数量上多了一点,一段时间内形成某种“一窝风”的现象。还出过一些格调不高的东西,个别甚至是对青年有害的东西。在翻译、引进先进的、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和两个文明建设很有益处、很有参考价值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有一些不需要、不适宜引进的东西,引进来出版了,在一定范围内有些传播,引起了我国思想界、舆论界的关切和批评。党中央明确地指出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整个出版界的重视,这对于我们正确地、恰当地来估价过去的工作,积极地审慎地来制定今后的方针和规划,把出版工作做得更好,是十分必要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废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确定把我们整个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现代化建设。为了保证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就提出了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经济建设要稳定地、持续地发展是办不到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不要过急,不要过份地去追求那个“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