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探索 建国三十五年,尽管经历了曲折起伏,出版事业仍然取得了世所公认的巨大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继续前进?改革是必由之路。为此,出版部门的同志正在多方进行试验和探索。 买书难。全国每年出版图书两三万种,最大的书店门市部保持供应的不过一万多种。到处反映,读者需要的书常常买不到。怎么办?要改革。单一的新华书店要改为多种流通渠道,单一的征订包销要改为包括寄销在内的多种购销形式,单一的国营书店要改为以集体个体书店为补充的多种经济形式。作为主渠道的新华书店也要改革。实,行经营责任制,联系奖惩,打破平均主义和官商作风。试行以寄销代替征订包销,以促使书店增加备货和供应的品种。集中出版部门的部分利润,一面支持边疆地区新华书店的建设,一面在首都建设全国最大的书店门市部。出版社发展自办发行,由生产型改为生产经营型,积极扩大图书销售。从自办门市、邮购、补充征订、特约经销,直到全部图书自办批发。北京市去年建立出版社的门市部七十多家,销货额好几百万元,同期新华书店销货额也有很大增长可见扩大发行大有可为。集体、个体的书店、书摊、书贩去年就有八千多处,将继续发展以扩大图书零售。在城市、农村的机关、企业、团体、学校、供销社、文化站等地方,将进一步发展经销、代销图书的网点。现在买书难在两个方面尤其突出:一是各种专业书,读者面窄,印数有限,发行不易对路。由专业出版社加强专业系统的征订和发行,是补新华书店之不足的有效办法。二是农村发行,幅员广阔,交通不便,网点不足,迫切需要广泛利用各方面可以利用的力量,经销、代销图书。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需要新华书店让一点利,在经济上多给他们一点好处。 出书难。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一般要二三百天才能出书。篇幅大的书时间更要延长。出书之慢,使得一些老年学者、作家担心有生之年看不到自己著作的出版,有的人果真为此而抱恨九泉。怎么办?要改革,还要发展印刷生产能力。书刊印刷厂将按照工业企业改革的原则,进行改革。据估计,如果改革见效,不增加设备和人员,生产能力可能提高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除了通过改革挖掘潜力以外,还要对书刊印刷厂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并新建一些厂。一是国家拨款或自筹资金在北京、上海和新疆对十三家印刷厂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先进设备(包括进口设备),采用先进技术。二是出版部门集中部分利润,在沈阳、西安、重庆、武汉新建四个印刷发行基地。三是在北京有四十多家部委拨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