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她表达希望《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读后 李泽厚是我国学术领域中一位思想敏锐、充满活力的哲学家,虽然他常常自谦为“只问耕耘,不求收获”,但细心留意的人却会发现,他悄然播下的种子,近年已破土而出,显露出顽强的生命力。 有人认为,在时下的青年人中,对我国目前的哲学状况,产生着一种失望情绪。不过,笔者近几年却发现,在各地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床头案几,时常可以看到李泽厚的哲学论著;他们争相谈论的主题,也往往涉及到李泽厚以之作为注意的中心或曾有所论列的那些问题。这种情况使人感到,在青年人的失望当中更多蕴涵的倒是对于哲学的热切的希望。 李泽厚有句话,堪称是意味深长的:“哲学并不许诺什么,但它表达希望” (第 178 页)。新近出版的《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发表的引起学术界广泛注目的一系列文章,它们使人得到的感受,亦是那种并非失望的希望。 “走我自己的路” 读毕《文选》,首先使人想到的是关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康德哲学评价的一些问题。 今天,我国的经济学家们,通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勇敢地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一系列崭新的见解和主张,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坚实、可喜的步伐而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呢,相形之下,依然步履蹒跚。在孑然前行、坚持探索的少数人身上,人们看到了哲学追赶时代的脚步。就中,李泽厚所做的探索,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目。 李泽厚之所以引人瞩目,首先在于他在哲学研究中坚持“走我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勇气(参见《文史哲学者谈治学》第 341—348 页,以下援引此书简称《治学谈》)。所谓“走我自己的路”,就是批判地独立思考。这是从事哲学研究的首要条件。翻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一篇,开宗明义,就可看到如此激动人心的词句:“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年轻的马克思正是在这种勇敢的自由精神的激励下,完成了从《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这一系列不朽著作,为全人类开拓出一条光辉的道路。 我们从事哲学研究的目的,无疑是要澄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李泽厚的立足点亦在于此。据他自述,他在早年,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治学谈》第 345 页);而且,他认为自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