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让我快乐一生 站在领奖台上,手握奖杯和证书的袁子明激动万分,想到自己那坎坷的一生,这位可敬的老人禁不住泪流满面。一个六岁就失去了母亲、十岁就失去了父亲的苦命孤儿,一个十一岁便开始当“放牛娃”、卖“山货”、帮茶馆跑堂的农村娃子,在他经历了 71 年的人世沧桑后,却能昂首地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人民的表彰。 这位来自四川省自贡市的老人从 1987 年至今,在长达近 20 年的时间里,不但自己从不间断地向敬老院和困难户捐钱捐物献爱心,还把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引上了爰心之路,前后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 20 余万元。因此,这位老人在全国敬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袁子明怎能忘记,在旧社会里自己这个无依无靠的苦命孤儿生活是何等的凄惨,是新中国让自己这个苦孩子分得了田地和房子,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袁子明怎能忘记,是新中国让自己这个从未读过书的农村青年圆了读书梦,并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先后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大队副业会计等职,并具体负责房屋修缮工作,为日后进军建筑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袁子明怎能忘记,是改革开放让已近天命之年的自己走上了建筑承包商的道路。 富裕后的袁子明怀里装的依然是—颗感恩的心,他无法忘记那些帮助自己长大成人的乡亲们,他更无法忘记社会给予自己的无私帮助。吃井不忘挖井人,再富裕也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这就是做一个好人的良心! 1987 年,袁子明为永安镇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买了一套衣服。一位老人抓住袁子明的手动情地说:“你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为我们买东西,你真是个大好人啊!好人一生都会幸福的!”年逾五旬的袁子明拉着老人的手动情地说:“想当初,我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我早就饿死了,养育之恩子明永生难忘!我父母走的早,你们就是我的亲爹娘。孝敬老人,是我们做小辈的做人之本啊,连这都做不到,我就是赚再多的钱又有啥用?” 1989 年,他在修建自贡市十六中学的教师宿舍楼时,工地上有来自与他邻村的林姓兄弟俩,一个做石匠,一个看工棚。林姓兄弟俩有个妹妹叫林桂芬,因丈夫好逸恶劳,经常打她而离家出走闹离婚,迫不得已来到哥哥所在的工地。袁子明拿出一些钱来,劝林桂芬回家,好好把孩子带大,可是从当天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林桂芬都不愿回到那个令她失望而心寒的家。 在法庭,负责这个离婚案的法官对袁子明说:“老袁呀,干脆你就收留了林桂芬吧,她真的是太可怜了!”看着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