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调查报告 一、农村小学建立寄宿制的思考 随着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增多,广阔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老师队伍不稳、优秀老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在农村实施寄宿制学校是边缘山区地方未来农村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农村老师数量与质量的客观现实 农村师资匮乏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首先是老师严重缺编,文江镇的村小,除城郊的两三所以外,几乎都是一班一师,其中代课老师 26 名,占 9.2 %,具有中师学历以上老师 267 占 94 %,其次,师资不稳定,偏远村小由于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较差,村小老师待遇也差,造成老师不能安心工作。第三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村小均没有图、音、体、外语等必要的专业学科老师,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管理的客观现实 其一, 村小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村小点多面宽,无法保证一一投入。薄弱村小的校舍简陋、设备设施不足(13 所村小的学生都没有条件学习计算机),活动场地狭窄,许多必要的活动无法开展。村小生源逐年下降,盲目投入也将造成很大财力浪费。其二、村小管理相对薄弱。由于村小规模小,不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法律规范管理。同时,村小得到上级直接管理的机会又相对较少,因此,村小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三)农村学生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客观现实 让农村学生如何能享受城市学生同等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现实性问题。一方面,农村学生流动问题普遍存在,村小向村完小流动,村完小向中心校流动,中心校向县城重点小学校流动,也给城市教育教学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家庭条件较差、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则成为农村教育最大的难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养,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具体实践 文江镇中心校通过深化调查,广泛宣传,本着调整布局、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稳步进展的原则,首先在偏远的滥田小学率先实施寄宿制,把离校太远、年龄偏小、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吃、住、学习和管理,经过老师广泛宣传动员、家访、调查核实,本着家长同意,学生自愿的原则,最终有 27名学生参加了寄宿制,其中,男生 14 人、女生 13 名。 (二)筑牢实施寄宿制学校的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