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七)参考答案一、什么是古今字?什么是异体字?什么是繁简字?三者有什么关系?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或同一个语素因文献时代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字,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合称古今字。在古书中,有些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书写形式,它们的笔画有繁有简,笔画繁多的称繁体字,笔画少的称简体字,合称繁简字。繁简字有些在古代就是古今字或异体字的关系。异体字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异体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角度看,上面所谈的古今字、繁简字和通假字,都可以算作异体字;从狭义角度说,只有专门为某一个词或语素造的不同的字才是异体字。二、写出下面例句中加点字的今字。1.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左传·哀公二十三年》)“擒”2.不辟死伤,不畏众强。(《荀子·荣辱》)“避”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乎?(《孟子·梁惠王上》)“彩”4.责收毕,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四》)“债”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悦”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悌”7.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燃”8.昔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墨子·兼爱》)“腰”9.虽为庶人,取妻必告,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娶”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曝”(《孟子·告子上》)三、请阅读下列短文,加上标点并解释带方框的词语。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耉,獲則取之,何有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傷?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纔可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副詞,全部濟:渡過河陳:“陣”,擺開打戰的陣勢股:大腿咎:責怪,歸罪勍:強勁有力贊:佐助胡耉:老年人取:割取戰俘左耳,也是捕獲之義。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