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学案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3.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二、简介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三、文题讲解四、背景材料五、随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译: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 ( 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 )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 ( 怎么 ) 能与国士之衣哉 ? ”戎夷曰:“嗟乎 ! 道其不济夫 !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1 . 解释下列词语:a . 子与我衣, 与: b . 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爱:c .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 d . 若夫欲利人之心 利: 用心 爱心 专心2 .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 石之铿然有声者。C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 . 多于市人之言语。3 . “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我说的道理还是行不通呀B . 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C . 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D . 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4 . 本文表现了戎夷 ________ 的精神。参考答案:五、随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很精通,对外交辞令非常熟悉。2、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出来。 4、(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5、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1 . 解释下列词语a . 子与我衣, 与:给,给予b . 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爱:吝惜、珍惜c .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