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资料,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 19 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7 课:抗击八国联军。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一)义和团运动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 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头:腐败的清朝政府。3.教师讲解: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抵抗侵略者,承认其合法地位。(二)“扶清灭洋”口号1.学生发言:阅读教材,谈谈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提示:口号进步性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