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和生物学教学现状及建议 初中地理和生物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有着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的重要功能,它们既是高中阶段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意义。2024 年,我省即将推出“3+1+2”模式的新高考,地理和生物学将作为选考科目,各占 100 分的原始分值,学科性质决定了选考地理、生物学的学生会迅速增多。“高考指挥棒”充分凸显了这两科的重要地位,对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动,初中2024 版新课标也即将推出,我省新中考实施已有两年时间,但部分地市还未将地理、生物学学考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这两个科目没有受到老师、家长及学生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对这两科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学生核心素养普遍不高,无法实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仅影响了学生初中阶段的学考,还影响了学生将来的高考。目前,宝鸡市共有初级中学 112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42 所,初中在校生近 10 万人。宝鸡市教育教学讨论室深化基层,对这两个科目的教育教学实施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各县区地理、生物学课程开设情况 各县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都能仔细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每周安排 2~3个课时,开足、开齐、开好地理、生物学课程,部分县区每周为每班安排了一节晚自习辅导课,如麟游县九成宫初中、金台区部分学校等。渭滨等县区隔周一次的课后服务专项开展地理、生物学教学,课时普遍充足,不存在挤占这两个学科教学时间的现象。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应满足“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学科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课程理念。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进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及一定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