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短文《蝉、贝壳》说课稿 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朗读贯穿始终,在师生平等互动、对话沟通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赏析能力,给学生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说教材: 《短文两篇——禅、贝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首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标: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意在培育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意在培育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 1、2 是教学重点,目标 2 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习目标、散文的特点及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对散文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大体把握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还要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纳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散文以情成篇,以理服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如上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纳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老师的主要任务。 四、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散文的情感及富有哲理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欣赏散文精炼准确的语言,培育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散文中深层道理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