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1页
1/7
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2/7
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3页
3/7
江苏省阜宁中学 2010 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教学要求】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考试说明】(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解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1)1949 年底,与苏联、东欧等 10 多个国家相继建交。(2)1949 年 12 月毛泽东访苏和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和 1954 年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1954 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①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②参加国: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③时间、地点:1954 年、日内瓦。④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⑤结果: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 8 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5)1955 年,出席万隆会议。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②时间、地点:1955 年 4 月,印尼的万隆。③特点: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重要的国际会议。④成就: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的背景:① 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③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和发展:①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 1954 年周恩来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