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09年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表现手法(教师版)

2009年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表现手法(教师版)_第1页
1/7
2009年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表现手法(教师版)_第2页
2/7
2009年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表现手法(教师版)_第3页
3/7
2009 年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表现手法(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表现手法及作用(见《京考京练》P179)。2.识记修辞手法的作用。3.总结提问方式,牢记答题思路,组织好答题语言。二知识梳理1.请说出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考点阐释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和诗歌语言相关的问题。考纲里把它和语言分开来探讨,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突出塑造诗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种形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效果。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即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要借助各种艺术技巧来表现,可以说理解了诗歌的艺术技巧,也就打开了诗歌殿堂的深奥的大门。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从一切诗歌都要表现客观事物来说,有表现方法;从一切诗歌都要表情达意来说,有抒情(描写言理)方法。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在复习备考时,应以以下几方面为着力点: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 、比拟 (拟人 、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叠词)、反语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景”(事、物、史)与“情”(喜、怒、哀、乐)“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乐与哀(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工笔细描与粗笔勾勒(白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赋(铺陈)比兴描写:对比(烘托、衬托)、渲染、想象、联想、象征、含蓄、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以景结情、无理而妙、翻因为果、反客为主篇章结构开门见山(首句标目)、曲笔入题、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景结情、以小见大重章叠句、倒装2.认真阅读下列诗句,根据要求,写出所选诗句中使用的表现手法。类别表现手法例 句用心 爱心 专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09年高考复习--鉴赏诗歌分类练习之表现手法(教师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