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1/6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2/6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3/6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见总则。二、学科简介“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经、带、胎、产、杂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特色,探讨妇女月经、带下生理及其周期性特点,结合西医妇产科学理论知识,利用循证医学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三、研究方向1. 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慢性病、难治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其防治研究;2. 妇科生殖内分泌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证型规律与证候要素研究;3. 妇科杂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预防、控制与治疗研究;4. 女性绝经期疾病(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规律及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五、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 18.0 学分。1、公共必修课 共 7.5 学分外语(英语) 90 学时 4.0 学分自然辩证法 54 学时 2.0 学分科学社会主义 36 学时 1.5 学分2、必选课 至少 4 门 至少 6.5 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 学时 3.0 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 36 学时 1.5 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 至少 1.0 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 学时 1.0 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 1.0 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中医妇科学生殖理论研究与实践(双数年) 27 学时 1.5 学分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54 学时 2.5 学分组织学实验技术 18 学时 1.0 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54 学时 2.5 学分医学信息检索 20 学时 1.0 学分中药药剂学专论(单数年) 36 学时 2.0 学分伤寒论研究(双数年) 27 学时 1.5 学分中医经方医案解读(单数年) 18 学时 1.0 学分3、选修课 4.0 学分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选定选修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注明。六、临床工作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的需要,在中医妇科系统以及相关科室轮转 6 个月,熟悉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