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考历史试题命制值得关注的几个特点1、试题远离教材,避免中学历史教师猜题:中学历史教辅用书浩如烟海,各地的命题者挖空心思猜题、押题,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作为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应该用来猜题、押题上,否则会劳而无功。 2、用情境材料设置试题: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以新情境材料设置试题,选取材料往往是新颖与独特的,用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平时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试题的新颖,只要对现有的试卷进行规范讲解,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上下功夫即可。而非选择题中的答案也不完全是主观性质,有的答案就是课本的基本结论甚至是基本事实,可惜的是学生往往不能够得到,值得注意。 3、试题材料中一般都夹杂着一些无效信息或是干扰信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有效信息,让更多的有效信息夹杂在无效信息或干扰信息之中,让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取舍这是一种能力。一定的阅读量和文字量也是高考试卷命制所必须的,因为这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4、选择题备选项的表述具有不确定性,以增加试题的干扰性,提升分析的难度:选择试题的考查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识记与史实,如今的备选项都有很强的迷惑性,表述不再拘泥于课本的句式和语言,这就增强了选项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大,难度系数就越大,区分度就越大,当然信度、效度也就有了保证。 5、材料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宽泛,增加考查的广度与宽度:一组材料之间联系宽泛,具有辐射广的特点。以前的高考由于试卷整体结构的需要,非选择题试题的设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问,现在来看,不完全是这样也不必要是这样。作为拼盘式的高考试卷,试题的题量毕竟有限,宽泛性的好处在于适量增加考查的覆盖面,当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二、选取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基本准则 1、不脱离现有教材、不脱离考纲:试题材料可以很新颖,但答题的知识点不准超出现有教材。教材和考纲不仅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关于是否兼顾不同地区版本问题,由于安徽省历史用的是人教版,因此不会出现其他版本教材的知识点。 2、兼顾到学科各部分内容,但也绝对不是平均分配:这里的学科各部分是指历史学科的必修三本书,因为选修 10 分左右已经成为共知的内容。至于必修三本书的每本书内容都会涉及但不一定平均,这样避免大家寻找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前年侧重于政治史,去年侧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