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方哲学史复习题

西方哲学史复习题_第1页
1/18
西方哲学史复习题_第2页
2/18
西方哲学史复习题_第3页
3/18
一、名词解释1、始基本原: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和探讨了世界本原这个哲学问题,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2、逻各斯:内在的本原即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赫拉克利认为它正确的道理表达了真实的原则。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它可被理解为“理性”、“理由”等;就逻各斯是世界的本原而言,它又可被理解为“原则”、“规律”等。3、同类相知说: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对认识的性质的看法,认为事物与事物相似,因此,对一种事物的感觉与这种事物相似。按照他的观点,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4、异类相知说: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事物与事物相对立,因此感觉与事物相反。代表人物是阿那克萨戈拉。他认为认识包含着感觉和思想的对立,思想可以做出与感觉相反的判断。5、流射说:恩培多克勒把同类本原的触类相通称作“流射”,流射物与对应事物的孔道相通而彼此相互结合,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流射说”第一次试图把感觉的性质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是一种把认识归结为感觉的感觉主义。6、理念: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共相,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7、实体: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又称本体。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原的东西。主要特征是:它是独立的,可以分离存在;实体在保持自身不变的同时,允许产生不同的性质;实体是变中不变的东西,是生成变化的基础。8、文艺复兴运动:大量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通过艺术形式实现人感性的饱满以抵制中世纪过分死板的理性主义。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肯定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禁欲主义,确立了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重新肯定了人在世界的原则,但忽视了自然,对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一定消极影响。9、“四假象”说:培根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为“假象”。其中“种族假象”指人性的缺陷;“洞穴假象”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市场假象”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剧场假象”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10、三表法:培根指出,归纳法开始于收集完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西方哲学史复习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