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又呈吴郎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又呈吴郎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1/11
又呈吴郎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2/11
又呈吴郎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3/11
又呈吴郎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又呈吴郎》通过委婉含蓄的劝告,表达对陷于水深火热的人民真切的关怀和深挚的同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又呈吴郎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又呈吴郎》教案 教学目标: 体会诗中运用虚词使语言委婉恳切的表达效果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体恤下层百姓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清说理的层次,学习劝谏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运用虚词使语言更委婉恳切的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在学习了《石壕吏》后,杜甫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杜甫的仁慈宽厚、悲天悯人还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体现出来(老师介绍《又呈吴郎》故事的“前奏”)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本诗,借助工具书掌握陌生字词 2、复述本诗的大致内容 3、杜甫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三、 学习感受虚词的表达效果 1、杜甫想要说服吴郎任由贫苦的妇人扑枣并非易事,作者是怎样做到即说服吴郎任由妇人扑枣,又不使吴郎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 2、出示学习目标: (1) 理清诗人说了几层道理从而说服吴郎的? (2) 圈出诗中表现语气的虚词,反复朗读感受其表达效果,分析这些虚词在诗中起到的作用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四、 总结与实践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诗中虚词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体恤同情下层百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2、课堂练习巩固 《又呈吴郎》原文和译文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作品注释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平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 宁:岂,怎么。 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 8)只缘:正因为。 (10 )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2)即:立即,马上。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又呈吴郎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